2024-08-17 11:49:39
0-5岁宝宝语言发育标准表,快来对照 满分宝宝从说话这件“小事”开始
2020-06-30 14:00:00
4点赞
26收藏
0评论
身为爸爸妈妈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和困惑?
我家宝宝什么时候能叫妈妈?
隔壁家宝宝都可以和大人沟通交流了,为什么我孩子还在“蹦字儿”?
家长在家里说方言会影响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吗?
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影响一生的大事。家长除了日常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也会留意孩子开口说话的问题,即使有这样那样的担忧也是情有可原的。与此同时,家庭环境对于宝宝的语言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儿童语言发育在不同时期的标准,并掌握相应的方法,辅助日常跟孩子之间的互动。
-这篇文章会向宝妈宝爸们介绍 -
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应该达到的语言水平;
孩子出现什么状况需要家长们特别留意;
家长的哪些做法会对孩子语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孩子语言发育过程中,宝妈宝爸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语言情况是否达到同龄人的水平,“贵人语迟”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在问题可能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及时干预才是正确的选择。以下几种最容易判断孩子语言异常的方式。
当孩子存在以下状况,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惊慌,尽早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或像倾音这样的专业言语语言机构做检查:
六个月的孩子眼睛和头不能循声转向;
十个月的孩子叫名没有反应;
一岁三个月的孩子不能明白“不”、“再见”等简单概念;
一岁半的孩子不能对一些方位介词产生反应,比如不能对“来这”、“过来”、“坐下”等产生反应;
会说的单音不超过10个;
两岁仍然不能说一些复合词组,不能指出身体各部位;
两岁半发音不清晰,只有家人能听懂;
三岁语句排列顺序颠倒,不能主动询问简单问题;
四岁说话断断续续,前后逻辑不通;
七岁仍存在部分字音错误,如将“哥哥”发音为“的的”;
在任何年龄段出现鼻音过重,或者声调异常(四声调不分)、持续声音嘶哑,或语言节奏(断句)出现问题。
孩子开口说话的早晚与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对宝贝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交流过程
用叠音字教宝宝说话
很多家长平时说话一本正经,但一到和宝宝进行对话,秒变奶娃一枚,虽然类似于“喝奶奶(nāi)”的说法充满了童趣和爱意,但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来说,其实直接说“喝奶”会更好。
婴儿学习说话都是从模仿大人发声开始的,遵循从“单字—单词—单句—复杂句子”的规律。如果一开始学会了“喝奶奶”“睡觉觉”这样的“宝宝语”,等到再大一些的时候,就还需要用“喝奶”、“睡觉”这样的标准用词来替换,无形中延长了宝宝从单词到句子的过渡期,干扰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
错误地过度纠正宝宝说话
到1岁半~2岁时,宝宝的词汇量虽然会增加,但他们还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只能像电报一样说出仅包含关键信息的词,会让我们大人听起来感觉有点乱。
但这种乱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来说是正常现象,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经之路。家长要做的是在遵循孩子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慢慢加以引导,用不了多久,孩子说话就能有逻辑性了。
千万不要过于刻意、严厉地纠正宝宝的发音错误,这样做可能会让宝宝对说话变得反感畏惧,甚至是不愿意说话。
通过今天的秒懂科普,相信各位家长对于宝贝的语言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
关于如何更好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其实还有很多硬核知识可以分享,在这里提醒爸爸妈妈们,多用耐心和细心来引导和陪伴,也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吧。
本文经倾音VoiceChanger授权发布,原标题:成为满分父母,从了解说话这件小事开始,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