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0 04:28:45
这七个误区,可能就是你家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
孩子说话晚、说话不清楚,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切勿继续坚信“贵人语迟”“孩子说话晚有福”“孩子说话晚,随着年龄长大就好了”这些错误言论!在接受很多家长的咨询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在教导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今天在张主任就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做出一些具体的分析与指导!
这些误区是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的现象,面对问题,家长们不应该逃避问题,我们要面对问题,采取最科学、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希望家长们看完下面的文章,对家长们有帮助!
误区一: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 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刚出生的婴儿,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 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 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 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成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 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误区二:“方言”+多语言环境误区
方言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用方言来表情达意更亲切。因此,父母用方言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是长期以来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其实这也是训练孩子学习语言的误区。家长应尽早地帮助孩子学会听普通话、说普通话,这对孩子将来识字和阅读有直接帮助。如果学得晚,孩子会认为“这不是我的语言”而不愿说。这不仅影响其早期阅读,还会减缓其把书面语言变成思维语言的进程,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很不利。
家庭中若是充满着多语言环境,也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比如:孩子今天学上海方言,明天学东北方言,你说这是有利还是有弊呢?在孩子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家里应该避免多语言环境,多教孩子说普通话!
误区三: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当宝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以后,但他还不会说出,假设宝贝指着他常用的水瓶,成年人马上明白,这是宝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贝要求的做法可能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需要说话,成年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他的目的已经达到
家长的过于“勤奋”往往并不能给孩子很多益处,而往往是危害越大,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一定不能过于勤奋,这并不是对孩子好,而是害了孩子。在孩子语言发育的道路上更是这样,家长过多的包办一切,对孩子的语言发育主动性打击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长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误区四:家长过于沉默+宝宝模仿时间少
上面我们介绍到,在孩子语言发育关键时期时,家长不应该过于“勤奋”。但是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度量,家长也不能做“沉默”的父母!何为“沉默”的父母呢?宝宝语言发育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模仿发音的过程,家长在家里不能过于沉默!父母更不应该找其他理由,减少或缩短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
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刚出生时期,对孩子无微不至。等到孩子2到三岁左右,家长们也都继续开始忙忙碌碌的开始工作了,孩子就交个家里的长辈,家庭条件更好的家庭可能会聘亲保姆来照
误区五:让孩子沉浸电子产品世界
不少父母发现手机、iPad、电子游戏机是哄娃利器,但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接触这类带屏幕的电子设备越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越高。专家建议,2岁一下孩子禁止玩电子产品!我们在往期的推文中多次强调电子产品的危害,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21世纪是网络世纪,但现在人们的心里距离被越拉越远。家长们在网络上联系的时间越来越多,日常的交往时间越来越少。孩子也是一样,家长给孩子过度玩电子产品也是同样的问题,孩子过度依赖电视、手机、ipd等主动模仿发音的时间必定大大折扣!
误区六:常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和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引导时,需了解这一规律,就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又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或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托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误区七:会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十字”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
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事”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就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逐渐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