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10:15:55
宝宝发育迟缓,雨过天晴,苦中作乐,我们都是伟大的母亲!!
18年小家伙的到来,让我初尝做一个母亲的甜蜜与心酸。作为独生子女,或许还真的没有准备好变成妈妈。孕前,婆婆信誓旦旦,你只管生,生完了你该工作工作,该玩玩。宝宝的到来,让我们都很开心,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婆婆也正如自己说的那样,抱的比我多,看的比我勤,我也没有太过上心儿子的发育状态。1-9个月也按时体检,医生也并未提出什么问题,只是6个月体检,儿子还是不能很好的抓握,说可以多诱导抓握,并未放在心上。直到1岁体检,发现不能拼搭积木(没有意识去做),不太和人进行眼神交流,听名没有反应,不能指物,不能独站。给出结论,最少迟缓2-3个月,回家一定多注意互动,听完后,懵懵懂懂,什么是迟缓?婆婆说每个孩子不一样,没事,妈妈说,你小时候也晚,大大就好了。(作为妈妈,你必须清醒,别信大器晚成!!!)。回来一顿搜索查阅,谱系,孤独症,自闭症,脑瘫,直接把自己吓瘫。而此时,除了你,爸爸奶奶外婆等都觉得你自寻烦恼,在他们看来,一岁,能看出啥。而作为妈妈,本能告诉我,必须再去看看,起码要知道我儿子到
回到家后,感觉自己一度陷入抑郁,虽是独生子女,我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坎坷,但从来没有感到过如此绝望,因为我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更不知道经过努力之后会面对什么。那些不好的名词时刻萦绕在耳边,压的自己喘不过气来。每天儿子睡了,就拉着他的小手巴巴的掉眼泪。掉完泪再给自己做心里建设,你今年才28岁,就经历了那么多,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而你的儿子,才1岁,你又怎么能给他下定义呢?先天不足,后天补足。当时正
重振旗鼓,全面接手儿子,刚好迎来暑假时间比较充裕,婆婆除了做饭,基本不再参与儿子的教育,而我也真正意义上做起了妈妈(现在回头想想,我挺感谢儿子的这段经历,要不是他的迟缓,我可能还是那个甩手掌柜,我得错过多少儿子的成长细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真是也。)
一开始,自己没什么思路,孩子也太小,没法带着出去上课,就在家里教。第一步,指物,应名。指物,问,小馒头呢?辅助指小馒头,指了马上把小馒头给他吃。庆幸,我儿子是个吃货,有好吃的,很快自己就能伸手指东西了。然后,再指电视,空调。指了之后我一般会让他按按上面的键,让他感到有趣,指物很快就攻克了。应名,这个就比较麻烦,一开始,叫他,只要回头看,或者有眼神,就给好吃的(1~2岁,我教很多东西都是用好吃的,因为没什么比好吃的更直接有效。好吃的无非就是他爱吃的水果,饼干,其实本来也是要给的,只不过现在变成了有条件的给)。但这是个长期的工程,而且也不要有事没事的就叫,叫他就一定有好事或者有趣的事,慢慢来,我们一直到3岁,应名才算真的比较好了。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眼神。这也是我特别清楚的认识到我儿子绝不是妈婆口中的大器晚成,因为我儿子的眼神关注真的特别差,他从来不会看着你的眼睛,即使是每天照顾他的妈妈和奶奶,眼神对视也绝不超过2秒,而且,眼神还有一点呆呆地。解决这个问题,先是从游戏开始,家里的小垫子,我把头藏在后面,我儿子就来找我,找到的一瞬间很高兴,就是有眼神对视,然后开心的笑,(这个方法也是偶然他和爸爸一起玩时发现他很喜欢让你躲起来他去找,我们发现每次找到都会多少的有眼神交流,就把这个游戏每天安排玩一会,也能增进亲子关系,所以,很多点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眼睛对视一定要加强,无论孩子想要什么,都要看像你或者看着你说了再给。无形中,加强孩子的对视,这都是持久战,到现在,我也会经常要求他,看着妈妈说。
第三步,认识生活中的物品和卡片。我儿子的前期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他是吃货,所以准备一些爱吃的水果,然后先指认实物,苹果在哪?香蕉在哪?先同时放两个认,然后三个,五个。图片也是这样,很快,认识了50多张图片,也到了瓶颈期,不愿意认了,咋办,想办法,让认卡片变得有趣些,贴在门上,让他边认边摘等等。当认识的图片比较稳定后,开始配对练习和分类练习。一开始这些,做起来真的挺难的,也可能没有人指导,自己摸索,有时候要求会高于孩子的认知水平,导致情绪,但是,坚持下来,真的还是很有效果,孩子的认知提高,关注度和眼神都会同比提高。这一步很难,但是一定要坚持走,走过来后面的就会简单很多。
大运动,也就是大家说的感统,由于一岁多还不会走路,主要放在爬和扶走上,爬他七个月就会了,八九个月就爬的特快,所以当时都没有觉得有什么落后,但是到了走,真的是挺晚,不过16月自己走起来的时候真的是太高兴了,我和他爸爸经常蹲在大厅的两边,一人手里拿两个葡萄干,一开始距离比较近,鼓励他从爸爸那里走过来,成功了就鼓励关乎,然后给予奖励,他自己也特别高兴,然后拉大距离,鼓励他走来走去。会走之后就带出去走,白天上班,就让奶奶多带出去走走,晚上回来,天气好也带出去走走。孩子会抵触,不爱走,而且他们由于自身问题,可能不太善于和小朋友交流,发展不了出门玩耍的乐趣,而我相信大部分妈妈和我一样,当知道了孩子的情况就会更多的进行比较,看看其他孩子怎么这么活泼,跑的倍好,我儿子就不行呢,然后焦虑。所以,千万次的调整自己,带点好吃的帮他建立一下关系,哪怕只有几分钟,或者带他和朋友的孩子在家里玩一会,总有一些小朋友比较善于接纳别人。如果实在哪天比较崩溃(有时教他他不配合或者好几天没有进展,我就回有点崩溃),那就找个安静的地方,带着娃单独走走,体验一下牵着一只小蜗牛的快乐。
18个月,第二次测评,由于不会说话,语言的分数还是比较低,但是应物能,应人能,大运动都有了相应的提高,测评总分数78分,属于轻度发育迟缓了。虽然还是发育迟缓,但是已经有了提高,老母亲也是很欣慰,虽然长路漫漫,但是只要能看到希望,我们就要一往无前。
回家后,我又根据医院测评的结果和医生的指导,制订了学习计划。认知方面:认知卡片,拼嵌板,拼图,绘本,各种图形配对,颜色配对。精细动作:串珠子,捡豆子,牙签回家,粘贴画,投硬币。大动作:攀爬,走枕头,跳大龙球。疫情的到来,给了我大把的时间可以在家陪伴,我每天严格按照时间完成每天的训练项目,虽是冬天,却也每天累的我大汗淋漓,有时,孩子进步较大,心情愉悦,有时,孩子配合度较低,晚上灯一关,潸然泪下,同时反思,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孩子不配和,除了奖励物出现了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目标设的高了,孩子经过努力达不到,便不愿意再次尝试了。所以,在我们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目标的设定,比如拼图从两片到三片,孩子一开始不会,可以先带着他一起拼前两片,然后再由他自己勤好第三块,体验到成功后,慢慢再引导他独立拼好三块。
疫情稳定了,孩子也慢慢长大了,马上就要2周岁了,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有:1.走路还是摇摇晃晃,感觉腿上特别没劲。2.只会说爸爸,偶尔会说妈妈,基本还处在无语言的状态。3.不太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也没太有机会和小朋友一起玩)。4.妈妈要上班了,又回到了奶奶带娃的日子,无法做到高度的陪伴和学习。于是,我在各种搜索和对比,最终给儿子定了机构中的感统和语言课程,每周三次带着去上课,这样,我能看到老师是怎么教的,回家也能再带着巩固一二。让我意外的是,上课儿子的配合度还是比较好的,没有任何的情绪问题,感统就是带着孩子有目的的玩,孩子接受度比较高。语言课就是复助孩子开音,但是由于孩子不会说话,就需要老师压肚子,捏嘴巴等,一节课下来,儿子的腮帮子都红了,在旁边看的我好心疼,还好儿子不哭不闹,也算配合。很多家长问,这种机构的作用大不大?值得吗?我只能说如果只想把孩子交给机构就想孩子能好,根据我的观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一天一二节课时间太短,宝贝们的第一任老师永远是爸爸妈妈,所以老师教的我都好好的记在脑子里,回家后继续巩固。孩子的进步也越大明显,慢慢的出现了叠字和单字。走路也慢慢的稳了一些,但是整体还是晃荡,总感觉会摔倒。
24个月,2岁。做了第三次测试,由于有了语言,也认识图片,能够搭积木,镶嵌板熟练,整体评分100分。正常水平,实现了全面追
其实医院的测评是最低标准,带孩子出去玩,虽然告诉自己不要过多比较,但是,还是可以随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所以,咱们的这种蜗牛型宝宝,需要不断的引导。
经过在机构中的学习,孩子慢慢开始有了语言,单字,叠字。我也和老师用一样的方法,在家先从a,o,e,i,u,v开始单个音发(我也想给上手按摩,但是在家儿子死活不让动,于是放弃)。当个音没有问题了(嘴型和舌头都是准确的即没有问题),我们就可以两个音连接起来,比如a-o。然后慢慢的连三个。基本连到第三个,就能说两字词语了,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差不多半年,儿子可以自己表达,我要苹果这样的简单需求。接下来,你就要大量的和他沟通,说话,每天感觉自己的嘴巴都是酸的,他回应的可能比较少,但是对每次的回应我都会有夸张的表情,“哦,原来是这样的啊,”“你可真厉害”也慢慢让他知道,妈妈的语言表扬也是很棒的事情,理解力再高一点,我们就会击掌,耶!!这样也就慢慢完成了从实物奖励(好吃的,好玩的)过渡到语言奖励,所以一开始也不需要担心用好吃的会戒不掉,主要是加强认知后会打开很多新的通道。
认知也需要不断提升,数数,一开始是只会机械背诵,然后通过镶嵌板卡片等认识1.2.3.4......,认识了之后,看生活中的数字,车牌号,手机号等。然后点数,知道“1“2”的具体含义。点数对我家娃来说还挺难,一直到3岁才能数到10,有时候还数错。再比如需要学颜色,可以先进行分类,一样颜色的放在一起,然后告诉他这些都是红色,慢慢的树立概念。还有认识图形,各种蒙氏教具,拼图,绘本都要跟上哦。
至于大运动,真的是进展艰难,走路虽然好多了,但是就是感觉他的腿上没有力气,跌跌撞撞的,拍球眼神总是迷离,身体协调性太差,除了在家简单练习,主要就是带出去多玩,多玩,无论游乐场还是海边。
有的时候飞跃真的是来的很突然。两岁半,由于婆婆觉得看娃(尤其是看我娃)实在太累了,因为吃喝拉撒不是重点,而是每天完成我给留得练习任务,对于老人来说确实有些难度。所以,这次寒假结束后,婆婆不想来看了,正好我看到了一家还不错的托育,除了贵了点,我觉得整体还不错,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能让孩子和更多的孩子和老师交流,这比单一的家庭环境好多了,虽然孩子小有点舍不得,我还是送去了,这样大家也都轻松些。
娃的情绪很好,他从小的依恋感很差(这当然不是好现象,我一直再试图加强他对妈妈和家人的依恋这是很重要的关系),但是对上幼儿园还是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每天面对分别的场面。果然,送去两个周,学会了独立的尿尿和吃饭(这个在家教了好久也没会),太高兴了,这为顺利上幼儿园做了很好的铺垫。老师每天都会带着活动,一起跳舞,讲故事。慢慢的,儿子回家也能哼歌了,背古诗了。但是沟通说话还是没有太大的进展。
第二次飞跃,在幼儿园可能孩子之间互相传染,感冒了,咳嗽,后续引起了肺炎,本来是一件比较糟心的事,请假陪着娃在医院治疗,由于疫情期间,医院里规矩比较严,一般不能让孩子出病房玩耍,所以,病房里就有了固定的病友,一个一岁半,一个三岁半,我们两岁半,三岁半的和一岁半的也玩不到一起,我儿子虽然说话不行,好歹能和他一起跑,一起看电视,一起玩玩具,也成了唯一能和他玩的朋友,三岁半的娃明显比我儿子懂得多得多,经常告诉他这样做,那样做,还问他明白了吗。然后我儿子还会照样再去问那个一岁半的,明白了吗。让人哭笑不得。一周的住院生活,把老母亲累了个腰酸背疼。但是回家后儿子的语言出现了飞跃,“妈妈,我想吃苹果”“你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完整的句子,问问题。我的天,这院住的,还挺值!!这也足以证明,有固定小伙伴的重要性,很坚定我要继续送托育的决心(当然,好了之后马上去打了肺炎疫苗),也尽力帮他找身边的固定玩伴,当然这也比较有难度,毕竟有选择的话,小孩还是更喜欢能玩到一起的小玩伴。所以咱们就邀请其他孩子(最好就一个)来家里或者一个区域玩耍。给孩子尽可能的创造机会。
2岁9个月,在幼儿园老师说话比原来多多了,上课整体融入也不错,手工,跳舞,带出去玩基本都能跟上节奏,于是我把机构的课停了,一是由于实在太远,每次请假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二是我觉得机构的主要是针对自闭症的孩子,方法各方面的比较刻板,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三是通过我对儿子的观察,他现在最需要提高的就是和人交流的能力和意愿以及动作的灵敏性,每周两三次的机构应该意义不大了。
于是,每天晚上只要天气好,我们就会带娃出来玩,滑板车,平衡车,三轮自行车,挨个玩,很多小男孩对这些可能很快就能掌握方法,但是由于儿子的肢体不协调,学起来就困难重重。自行车是娃爸伏着身子用手带着脚一点一点找的感觉,每次都大汗淋漓,带了得有10多次,儿子看起来还没明白。但突然有一天我俩在吃饭,娃突然自己就会了,估计悟到了真谛。平衡车我家楼上那娃2岁就骑的溜溜的,我家娃龟速行驶。我们就每天让他骑着出去遛弯,一开始他自己控制不了,骑一会就不爱骑了,要不就是没控制好摔倒了,最重要的是他体验不到两只脚离地的那种快感。这个主要是先靠爸爸示范,他一看爸爸可以这么快,而且脚能离地很神奇,尤其是和爸爸抢车这个行为他觉得很有意思,慢慢的骑的时间长了教的替换性熟练很多,速度也明显提高,但是教还是不敢离地,于是爸爸再从后辅助,让他体验了一下两脚离地的刺激感(这里要注意安全哈),慢慢的他也会尝试离地,时而“飞跃”一下。
至于交流性,不是一日之功。除了每天的托育,回家也是高效陪伴,我每天会根据老师的视频问问这些小朋友是谁,今天吃的什么?(小朋友的名字基本记得,但是每天发生的事情不能准确表示,吃的啥一般也记不住多少)。然后根据老师发的周程,在家里带着唱歌(不过我儿子这个五音可能得缺少四音,把我都带的没音了,我太难了!!),找一些儿歌的小舞蹈,跟着五花两下,背古诗。认一些简单的字(目前认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发音,吐字不清这个问题只能慢慢通过读绘本和认字,认卡片中无意识+有意识的纠音)。
———————————————————
我是分割线
———————————————————
6月份儿子过了三岁的生日,已经是正经八百的小儿童了。儿子的整体水平除了与人的沟通能力(愿意和小朋友玩,但是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深一点的话他听不懂),整体已无太大差异(只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在这期间,老公发给我了另一篇知乎的文章(正因为借鉴了好多呼友的文章,才想把自己的经历也写一下,或许也有和我儿子相似的孩子,可以给有同样困扰的家长们一点帮助),也是一个发育迟缓疑似自闭症的父亲写的,他的理念是相信孩子是正常的,给予足够的交流和融入,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目前对自闭症还没有很好的科学解释,所以他认为这更多的是一个产业链,而且这种教法大大的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即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自己孩子在机构的学习,我对这个爸爸的话分两点看待,一是确实存在产业链,感统课,个训课,口肌课,甚至我后来了解到听觉统合,视觉统合等等,价格不菲,但是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刺激—反应,就是我前面用的,按我说的做之后马上给予奖励。二是,还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分析,在我带儿子上机构时,的确看到过很严重的自闭症儿童,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及简单的需求表达,那我认为行为疗法是需要的。发育迟缓的孩子在最开始能力较差,我们也得加入这种固有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的能力。
但是根据我儿子目前的能力,我觉得我可以借鉴这个爸爸的方法调整目标了,多增加生活乐趣,带着玩,捉虫子,挖沙,挖蛤喇,游乐场,让他自己随意画画并说说画的什么,自己随意搭积木,拼乐高,然后很惊讶的问,这是城堡吗?啊,原来是奥特曼啊。让他独立的和小朋友去玩耍,遇到了问题甚至受到了欺负也不马上帮忙解决,回家后或者回到我身边后再进行复盘,告诉他下次应该怎样做。
最重要的是,从内心把他当成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对待,并充满希望。
马上就上幼儿园了,焦虑是必须的,毕竟孩子的差距还是存在的。为了证明自己的感觉(除了语言和社交基本全面追赶)。我打算给儿子换一家医院再次做个评估。
前面写了很多,大多都是回忆自己的艰辛路程,即是对自己的付出做一个理顺,也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看到很多宝妈为我鼓劲,也为自己鼓劲,希望我们的娃都能好起来,成为最棒的自己!!做完测评再来更新吧。。。
———————————————————
我是分割线
———————————————————
为了不带固有印象,这次给娃约的测评的地方和以前不一样(都是全市最好的三甲医院),就是看看测评医生的反应。儿子最近有个特点,见到生人有点腼腆不太爱说话,但是在家里不管能不能听懂小嘴倒是一直说,虽然是个好现象,但是对测评还是不太有利,不说话对测评的分数肯定有影响。预约以后等了半个月才排上号。和娃爸一起去的,医院测评都差不多,一个人填表格,一个人带娃去互动一下,由于爸爸对娃的日常了解的没有我详细,于是我留下来填表格,爸爸自己带着娃去和测评医生做互动了,由于全程都在填表格,所以没有看到这家医院的互动过程,等我填完,去找他们他们也基本结束了。我就看到让我儿子拿笔花圈,打个错号,我儿子基本完成。然后医生抬起头问我,你们来看什么?为什么要带孩子做智测?然后我拿出他从一岁以来的检查报告,也就是中下度发育迟缓一直到2岁半的,给医生看了一下,测评医生说了句,我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基本都在正常水平,就是有点胆小,腼腆,怕失败。语言方面是有点落后,但是也能进行表达。你们再找专家综合看一下吧。我想,我当时激动的心情你们一定懂得。比中了几百万的大奖还要高兴。两年的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带着测评报告,找到专家(这个专家也是我在发育迟缓的群里和知乎上大家推荐的,真的很有耐心,比我之前看的专家耐心很多,有问即答,而且回答的比较中肯,不会莫能两可),根据报告和我填的表格,告诉我们,基本问题不大,的确不是什么聪明伶俐的孩子,做事比较慢,而且胆小,害怕失败这也是一种性格原因,还需要后期多多的引导。给他信心和勇气,医生特别指出,这种男孩子需要爸爸多带,带着去疯去玩去发现,最好能累的大汗漓漓,气喘吁吁。我觉得又给爸爸上了一课。针对比较突出自己焦虑的问题我又问了以下几点:
1.能正常上幼儿园吗?
答:他不违返课堂规则,能融入就一定要上,幼儿园和托育还是不一样的,老师少孩子多就会加速孩子学会沟通。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真的跟不上,可以选择上两年小班,如果还行,可以选择上两年大班,晚一年上学。
2.儿子情感比较差,对爸爸妈妈的情感依赖低,新看了一个机构里面有听觉训练,有用吗?
答:目前国内的听觉训练视觉训练都有,听觉训练就是给孩子带着耳机听一些比较奇特的音乐,又没有作用没有特别明确的研究。(我听起来的意思应该是不太有用,当然也因人而异,于是就没去。)
3.我一直给娃报的语训课,就是纠音,说话总是不太清楚,有用吗?
答:他已经有了主动语言,不需要开音了,上了幼儿园听的多了,说的多了,每次说的哪里不太对,你们可以再重复一下,让他知道即可,回家多读绘本,读的慢一点,发音准一点,语训有时间可以去,但是千万别逼迫,让他感到不喜欢。
心情美美的回到家,虽然快乐但也不能放松。因为妈妈其实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他的思维比较固化,创新力想象力都比较差,别的孩子你可能说一遍就能理解,他得多说几次,然后根据专家的建议,再做出一些调整。
1.我取消了他的个训课(感统和语言),但是早教还去,增加正常的社交。感统方面每天溜娃2小时,出去玩。语言方面,每天绘本,讲完了简单的绘本,让他再给我讲一遍,在这个过程中纠音,或者再提问互动(这个地方一个老师刚刚纠正了我的错误,我原来怕娃听烦了,于是经常更换绘本,每天讲不一样的。后来才知道,孩子喜欢重复性的,能把控的,而且想让他记住复述需要一定的量,也就是应该至少一周甚至可以半个月只读固定的几本,基本第十天简单的绘本孩子能大致的说一说了)。
2.报了公私结合的幼儿园,条件还可以。一个班35个孩子(人数比较多),先去适应看看。
接下来,任务仍是艰巨,语言社交、自我管理(老师上课是否能认真听,模仿做)、情感的培养和表达(这个真的太难了,也不会引导,托育上了半年了,也没发现他对班主任有什么太深的感情。爸爸妈妈上班了,从来不哭,直接跟你拜拜,更别说别人了。唯一就是比较想念他的表哥,会说找哥哥玩。也不知道是性格原因还是神马情况。。。)待我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再来分享吧,或者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也和我分享一下。养娃不易,养蜗牛宝更不易啊!!
——————————————————————————————————————我是分割线
幼儿园3个月,进步还是很明显,但是作为老母亲的焦虑,这的,太难了。。。
生活上:三个月尿了两次裤子,整体来说基本能够自理生活,原来端水杯不太稳,在家都是用吸管杯,但是幼儿园都是用不锈钢的杯子,现在基本可以自己倒水,端稳,喝水。吃饭是老师觉得最不用操心的,光盘行动。
情感上:最让我高兴的是情感开始发育,虽然没有那种分集焦虑的哭,但是以前总是没有依赖感,甚至有时候想亲亲他,搂他睡觉他要回自己的小床。最近会搂着我的脖子亲亲我,告诉我,我最喜欢妈妈了,最最喜欢妈妈了。感觉这是我听过最甜的话了,每次宝贝这样对我说,我都会马上回应,妈妈也最爱宝贝了,并亲吻他一下,然后两个人抱在一起,感觉整个世界都融化了。
知识上:幼儿园现在不太教什么知识,就是一本识字与阅读。老师会带着读读童谣,每周背个两三首。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熟读几遍回家就能背过,但是我家娃我发现他都会有点印象,但是必须回家巩固几次甚至多次才能背诵。可见能集中注意力听,做仍然很难。这里可能还是需要想办法进行突破。
运动上:幼儿园现在要求孩子们拍球练习,这是上了幼儿园一个最大的难题。拍球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需要孩子手眼协调,身体、手臂等控制力得当,对于我家娃那可真是太难了。而且他的畏难情绪严重,拍不好两次马上不想做了。每次要求他练习拍球都要闹上一顿。最后不得已还是利用了原始方法——奖励好吃的。从只要拍球就奖励到连续拍5个奖励到连续10个,连续20个。基本上到了20个以上就不太需要奖励了,他自己就能体会点拍球里面的快乐了(有的时候不要怕,原始奖励调动出内在兴趣后再慢慢撤回)。后来我就和他竞争,看谁拍的多,拍拍几下抱球等多种形式和他玩耍。虽然,他现在还不能拍很多,而且感觉不太会用劲,但是已经不排斥,勤能补拙,多加练习吧。
社交上:这真是个大短板。也是每天最担心的。因为总感觉孩子懵懵懂懂,不能很好的理解身边事务。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不能准确快速明白别人的意思,看懂别人的表情,不能做出正确反应。而且,总感觉“不带脑子”,回家不能描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学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这一点真的是很头疼且无可奈何。
———————————————————
我是分割线
———————————————————
2022.3.14
青岛的疫情又来了,从今天开始短暂性的停学,又有了可以和儿子天天闷在家里的日子。除了努力网课带好六年级的毕业生,也需要再带儿子上一个新台阶。
幼儿园生活已经半年了,儿子虽然还是有点落后于同年龄的小孩子,但是除了妈妈和老师这种天天陪伴,入微观察可以发现,带出去玩,或者去同事家带去学校玩,一般是没有人能发现啥,甚至还有的奶奶带的娃觉得我家这个聪明懂事,老母亲最近几乎除了多陪伴玩一玩,带着学一学,基本不用太担心了。
———————————————————
2022.5.9
小蜗牛的成长总不是一帆风顺。
今天老师通知明天要做操比赛,《加油鸭》。我和孩子一起练习,发现真的挺难的,做了三次我也跟不下来。我觉得应该就是老师带着,他们跳跳就行(潜意识里觉得别人孩子应该也不会)。同事的娃也在同一个幼儿园上,一问,说动作不标准能会。瞬间感觉有点泪奔。我娃显然是完全跟不下来,或者说不会。晚上我又带着试了一下,发现,娃的肢体协调确实不行。他反应不了这么快。看来,还是任重道远。我打算以这个为起点。找点分解动作,和孩子一起跳,正好加强他的协调性和乐感。
最近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还是能够发现许多的不足。可以参与游戏,但是不会制定规则,感觉脑子还没有发育到那一步,只是跟着玩。
上课(体能课)包括我在家里指导阅读和英语,专注力很低。总是走神,眼神总是不到位。我估计这也是幼儿园的常态。幼儿园总是会学一些儿歌啊什么的,回来基本不能复述和重现。应该就是没听进去。这一点也是最近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小蜗牛的成长中,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待我想出解决办法,再来分享。
———————————————————
我是分割线
———————————————————
2022.6.13
儿子四岁生日。爸爸对家里进行了静心的布置,儿子一睁开眼睛,哇,太棒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破坏了现场。真的。。。。呵呵哒
三岁半到四岁我基本把精力用在了儿子提高大运动上,现在有很多感统课程,但是都是机械训练,我不太喜欢这种模式,尤其是一对一的感统训练,如果孩子可以融入集体,基本能够遵循课堂纪律,我觉得还是参加3-6人课程最好,有协作,有竞争,有互动。三岁之前我们上过早教,里面也有欢动课,但是感觉那个运动量无法让孩子真正的活跃起来。三岁多早教课程上完了,刚好附近的商超有了一家酷动星,就是专门的跑跳运动性结合的场所,去上了一节课试听课,就决定报课。我觉得让儿子能够在快乐的情况下运动的满头大汗这节课就很有价值。
一年的课程快要到期了,儿子除了平衡性,跑跳协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不打算继续让儿子在这里上课,不是因为课不好,而是我觉得四岁了,应该对儿子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比如课堂纪律性(这边感觉老师有点太惯孩子了,课堂比较混乱)。再就是需要加入一些专项训练,比如跳绳,篮球。现在市场真的很多样化,只要你能想到,总有可以满足你需求的机构。于是打算给儿子换个地方继续上运动课。六岁之前,运动课不打算停,但是个人觉得可以多试几家,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不断的提高要求。
除了运动,最近幼儿园又加了英语,还发了教材(其实三岁半我也给孩报了叽里呱啦英语app的会员,孩子很爱看,但是感觉大部分是看了个热闹,记不住,没法像有的聪敏孩子可能听完了,玩完了能够吸收。这里我觉得还是需要根据动画,带着孩子进行巩固才能比较有效)。我儿子在学习专注力这方面真的太短板(都说运动能增强专注力,不能说一点用没有,但是我觉得这个真是天生占了一大半,后天只能慢慢的提高吧)。教他单词。。可能需要20遍才能记住吧。。太心酸了。。主要原因就是读着读着眼睛和心就跑跑了。。。还需要想办法调动积极性,玩中学。而且最近发现他对小粘贴特别感兴趣,打算买点小粘贴进行奖励。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引导娃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