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16:01:29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怎么办怎么康复?
孩子语言智力发育迟缓怎么办?孩子社交困难孩子理解能力差孩子不会表达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有语言智力发育障碍?山东济南智上儿童怎么样语言智力障碍康复中心有哪些?
语言发育迟缓确实比较麻烦,我朋友家的孩子就是三岁了,还不会说话,后来去医院检查为语言发育迟缓,医生推荐他去了济南哈贝龙,后来训练了三个月,说话挺流利了.
有位妈妈说,宝宝开口说话晚,1岁半的时候还不会叫妈妈,但是家里人并没有在意,到了2岁多,发现宝宝能听懂的指令也比同龄人少,理解能力相差很大,自理能力差不说,情绪还很不稳定,每次教她说话,动不动就哭。
3岁开始上幼儿园,与同龄小朋友相比,语言能力,自理能力差太多,幼儿园老师反映说,宝宝基本上不会用语言沟通表达,总是哭个不停,还经常带哭一大片,很难安抚。很明显,这个宝宝不但有语言发育迟缓,还有认知理解方面的问题。
对于单纯表达性语言落后的宝宝来说,大概有60%的几率,在2-3岁时,可能会自我康复,赶上同龄人的语言水平。
而剩下的无法自我康复的宝宝,可能存在各种难题,尤其是出现认知问题的宝宝,他们可能急需更专业的干预训练。
面对这样的宝宝,如果因为家庭原因,暂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康复机构,那么也要在家里做好语言康复训练。尽管家长可能不是很专业,但做了总比不做强。
从理解方面看:
认知落后的宝宝,由于理解能力的差距。往往无法正确理解语言符号的含义,要么理解错误,要么含糊不清,要么完全不理解。因为理解差异,这些宝宝要么不回应,要么答非所问,偏离沟通的本意。
从表达方面看:
认知落后的宝宝,口语表达能力也较差,词汇贫乏,用语简单,常常是词不达意,很难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说话时缺乏连贯性、条理性,颠三倒四,发音不准,使别人不能够理解。
所以,在2-3岁的语言发展期,认知落后的宝宝,需要非常全面的、专业的语言干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要同时进行家庭辅助练习。让宝宝在多种环境下,持续进行语言能力方面的学习。
开展家庭训练之前,父母需要认识到,宝宝的语言发展会遇到哪些难题。这对将来训练是有帮助的。
但总体上看,这类儿童通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1、开口说话晚,模仿能力差。
2、词汇量少,组织语言困难。
3、认知能力差,生活经验习得困难。
家长认识到以上几个特点,就知道应该根据宝宝的能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训练了。而不是随便找来一个方法就用到孩子身上,试来试去,不见效果,反而引起宝宝的抗拒心理,拒绝配合学习。
如何进行家庭训练,根据类型和程度,训练内容很多,下面以轻度认知障碍为例,分享一些适合家庭康复训练的小技巧。
第一部分:发声训练和模仿训练
训练方式:
家长可以利用亲子游戏,让宝宝参与“你听我说”的活动,让宝宝先从模仿跟读开始,记住一些简单的指令和单音节字、词,以及一些容易发出的叠字等。后期增加难度,和宝宝比一比谁说得最多,或者互换角色,让宝宝说,家长模仿,增加宝宝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家长注意事项:
在进行发音功能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宝宝的模仿语音能力,增加宝宝仿说的动机。
家长引导宝宝听清语音,仔细观察发音口形和舌位,父母要向宝宝清楚地展示自己的发音动作。同时要配合一些手势,帮助宝宝加深理解。
千万不要忽视模仿发音训练,这是后续康复的基础,很多人忽视这个环节,或者跳过这个训练阶段,导致后期宝宝的语言训练困难重重。
第二部分:认知扩展训练
训练方式:
妈妈利用卡片和玩具等,先教宝宝学习容易的发音,然后根据这些发音词汇,进行短语扩展,比如说“果果”——“吃果果”——“宝宝要吃果果”,后续可以让宝宝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增加对水果的描述。另外还可以用
注意事项:
扩展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因为每个发育迟缓宝宝的理解能力,虽然落后正常同龄人,但不同认知障碍宝宝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要掌握好扩展训练的“度”和“量”,即要考虑宝宝的训练负担,更要考虑宝宝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掌控理解与表达的平衡性。一定要注意与宝宝的交流态度。
第三部分:游戏训练
训练方式:
例如引导宝宝听儿歌,根据儿歌模仿动作,动作方式可以引导宝宝模仿,或者让宝宝自主设计动作,配合音乐玩耍。
注意事项:
父母利用丰富的游戏,不但增加宝宝的运动量,锻炼了肢体运动能力,同时还能让宝宝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产生自主语言。
家长可以利用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能力,让宝宝看到即所得,听到即记忆,摸到即感受,统统转化为语言符号储存。
第四部分:扩大词汇量
训练方式:
这个阶段的学习,家长要有耐心,多说多练,不怕重复,引导宝宝从观察开始,家里的桌子、椅子、床、玩具、毛巾等等都是学习的参照物。让宝宝先从仿说开始,记住词汇的发音,然后通过认知进步,掌握词汇的正确使用。
注意事项:
家长注意,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能力,从简单词汇开始,比如日常看得见,摸得到的实际物品名词开始,切忌过多使用抽象、空间、时间等词汇。
第五部分:自主语言训练
训练方式:
这部分训练最好采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激发宝宝的表达兴趣,鼓励他们深入话题深入,丰富内容,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语言表达。父母在注意引导的同时,多加鼓励。
注意事项:
出现自主语言,意味着宝宝的语言进步
宝宝的词汇量打好基础后,要进入语法方面的训练,让宝宝掌握语法规则、语言组织逻辑等。最后开始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技巧方面的训练。
对正常儿童来说,学会说话很简单,似乎只是耳濡目染,自然发生。但是对于发育迟缓的宝宝来说,父母必须学习一些语言康复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可能家长并不专业,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得多!
了解更多语言问题,请戳↓阳光语言矫正
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在智力不低于普通小朋友的情况下,是可以恢复的很好的
首先我们要从名词词汇开始:有初级词汇,中级词汇,高级词汇;
然后是动词词汇:有初级词汇(和自己身体相关的动作,喝水,吃饭,搬椅子等),中级词汇(相反动词,开始,停止;来、去;进来,出去;等)高级词汇(和他人心里相关的:给,追,亲,拍等)
形容词词汇:颜色,形状,相对形容词(大小,高矮,长短,粗细等),质地形容词(木头的,纸的,金属的等)动作形容词(轻轻的,快快的,整齐的等)人物形容词(美丽的,难看的,可爱的,可怕的等)事件形容词(真的,假的,难的,容易的)
空间词汇:上下里外中间前后左右,旁边,周围,这里,那里等
数量词汇:数字1-10,点数,唱数,按数取物,数量匹配等。进一步还有逻辑词汇:有没有,是不是,一共,剩下,加减等
时间词汇:白天,黑夜,早上晚上,昨天,今天,星期,季节,先,然后,马上等
自我意识词汇:人称代词,能不能,想不想,知道不知道等
情绪情感词汇:哭,笑,疼,痒,高兴,生气,紧张,兴奋等
句长就是从短语到句子,到说一段话,可以看图说话,讲故事,讲动画片,回忆已发生的事情,计划未发生的事情。
到沟通,二人对话,三人对话,明白问句,会主动提出问题。
存在语言障碍的孩子会在社交、情绪情感、心理叙事及阅读等很多方面受到限制,这也将引起老师和家长们对这些语言发育迟缓及沟通障碍孩子们的重视。
在儿童语言发展黄金期越早给予针对性的训练,便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2到3岁半之间的儿童中,有语言障碍的比例大约是13.5%到17.5%,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语言问题一般会持续,到了学龄期以后,还会延伸到和学习相关的阅读书写方面的困难。
语言障碍会影响到语言在大脑的加工和产生,所以语言障碍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很大,家长则需定期安排孩子接受全面的语言评估和个体化的语言康复,帮助孩子尽可能地发挥其沟通潜能!
“言语训练”课在不同儿童的IEP目标基础上,以口肌训练为主,游戏技能为辅;结合ABA的强化等策略,将目标穿插游戏环节,最终达到塑造并强化目标音的目的。
1. 课程设置:言语的干预不仅要有结合模仿口型、仿说、纠音等内容,也要加入儿童脸颊、下颌与齿龈等部位的感知觉刺激、口部运动功能和呼吸系统等的训练,作为基础性的干预策略;另外儿童对于唇部周围的敏感性和言语干预的枯燥都会影响儿童的干预效果,中心结合功能性游戏、假象游戏等多种不同游戏形式带入计划实施,让干预的过程增加了趣味性,从而大大提升儿童课堂中的指令控制。
2. 教师技能:课程的内容需要通过教师来实施,而中心所有的言语教师在上岗教学之前均需通过ABA定向培训,掌握基础的ABA原理,能够更好的将正强化、负强化、差别强化、消退、塑造等原理结合到言语教学中使用,让儿童的言语训练干预更加顺畅和有效。
3. 数据记录: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数据记录,通过客观的数据变化来监督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也希望以数据记录的形式向您展示孩子在言语训练方面实实在在的进展。
4. 家校沟通:每周的课程结束,言语老师会为家长提供《家校沟通册》,以数据和文字并行的方式呈现儿童一周的进展,并额外提供家庭练习指导建议,让家长在家也可以实施一些可操作的干预内容。
5. 培训体系:孩子的早期干预是不可逆的,所以中心一贯重视培训师的培训和知识体系更新。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强大的专业背景、过硬的教学质量,和一颗颗本着对孩子负责的心。
言语训练适用人群
适用于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以及其他各类需要在语言方面强化训练的2-8岁儿童。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言语训练课程”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语言能力评估等多维度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全面评估,为每一名儿童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提供丰富灵活的课程组合,并额外提供家庭练习指导建议,真正提升孩子的言语语言能力。
400-081-2698(周一至周五 9:00-18:00)咨询预约,用专业的评估和科学的干预助力孩子言语语言发展!
可以私信我领取儿童语言发育指南课程,带家长朋友们避开误区,抓住语言发育关键期,帮助0-12岁孩子提升语言发育,了解哪些不能做,哪些需要做。
家长是孩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接触最早且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同时家长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家长建立的亲密和信任关系也是最牢固的,在熟悉的环境做家庭训练会更自然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篇文章分享6个适合智力发育迟缓孩子在家做的家庭干预游戏。家长们快快学起来吧。
方法一:骑三轮车
适宜: 2~3岁
目标:训练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玩法:选择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的车子,让孩子坐在童车上,脚始终放在脚蹬子上,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
操作要点:注意车速,做好保护措施。
训练协助:开始时家长要做好身体姿势的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熟练后让孩子自己尝试。
方法二:对墙推球和接球
适宜: 2~3岁
目标:锻炼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玩法:准备一个中型球,让孩子双手抱着,蹲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壁方向推,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
操作要点:球离墙的距离刚开始时可以在一步以内,等孩子动作熟练后,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
训练协助:游戏开始时,家长先手把手教会孩子动作,熟练后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
方法三:推动玩具
适宜: 1.5~3岁
目标:训练手臂的推力,手、眼和腿的协调能力。
玩法:准备一个可以推动的玩具,如小推车、带杆子的小飞机或小鸭子等,让孩子向前或来回推行。
孩子熟练后,逐渐加大难度,如让孩子绕过大圆桌、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等。
操作要点: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玩具通过。玩具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
训练协助:家长注意提示孩子看玩具的运动轨迹,还可以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增加孩子活动的乐趣。
方法四:打儿童保龄球
适宜: 3~5岁
目标: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玩法:把儿童保龄球逐个摆在距离孩子一米远的地上,让孩子用大球击倒。
操作要点: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让孩子容易击中,从而产生成就感。
训练协助: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并示范给孩子。
方法五:玩“趣怪球”
适宜: 2~3岁
目标:训练手眼协调能力、手部肘关节活动能力,提升社交能力。
玩法: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相隔1米站定,相互推、按“趣怪球”。如果孩子掌握不了要领,家长一方可协助孩子。
操作要点:规定好接球范围,如果球出界,让孩子学会听从指令去把球捡回到指定地点。
训练协助: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家长可以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手势提示等,让孩子明白。
方法六:双臂伸展单脚站立
适宜: 5~6岁
目标: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玩法:孩子双手伸展或垂直站立,一只脚提起,单脚站立5秒钟左右。接着练习双手交叉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熟练后,练习闭着眼睛单脚站立5秒钟。
操作要点:如果孩子刚开始不能很好地掌握身体平衡,可以尝试扶着椅背或握着家长的手站立5秒钟。等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提升,只在需要时才给予扶持。在孩子视线前方平行的位置摆放玩具或其他孩子感兴趣王的东西,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训练协助:家长要随时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闭眼练习的时候,如果孩子不能自觉地闭上眼睛,可尝试用布蒙上眼睛。如果孩子不愿意,可先让孩子体验只蒙上:眼睛的感觉。
我们不能等着孩子去变好,再说这种可能性也很低,我们要切实的参与孩子干预才能让孩子有更大的进步,才能缩小与正常孩子的差距,孩子的将来才能更好。我们提倡家长在家要给孩子做干预,那么怎么做,怎么把握这个度也是很重要的。这里需要找专业的机构进行系统的训练,选择专业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