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1 19:24:54
孩子发育迟缓要怎么办?
“吓死我了,原来就是发育迟缓啊,没事的。”“发育迟缓就是发育慢一点咯,大了会好的吧。”“谁谁家小时候也慢的,你看现在都考上名校了。”
一般刚发现孩子发育落后去找医生诊断,听到脑瘫家长都会吓一跳,听到医生说发育迟缓,都会松一口气,发育迟缓这个名词听上去是挺好听的,可是你们知道什么是发育迟缓吗?
先来科普一下定义:
一般来说小月龄时候诊断的发育迟缓,是一个大类,其中包含了多种神经系统或者基因代谢等的疾病,需要进行进一步诊断。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
1. 早期的脑性瘫痪倾向
一般以肌张力增高多见,或者肌张力严重低下成瘫软状态,多伴病理性反射或者原始反射延迟消退等。此类应立即进行早期干预,尽可能扭转发展方向,提高和改善孩子的功能。当然得到脑瘫高危诊断也不用太绝望,1岁内早期干预后有85%的孩子是能摘掉这个帽子的,还有很多孩子最后恢复到完全正常状态。
2. 基因或者代谢类疾病、癫痫性脑病、遗传代谢类肌病等
每一种基因代谢类疾病都会伴有特有的症状,需要进一步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康复。
3. 发育障碍性疾病及发育落后
其中包括单纯的运动发育落后、单纯的语言发育落后、发育运动协调障碍、全面性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需要在早期进行正确的干预。
一般超过1岁半或者2岁,如何还没有明确诊断的,一般归为第三类,统称发育迟缓或者发育落后。我们现在就第3类进行一下分析:
单纯的运动发育落后:一般来说这样的宝宝肌张力正常或者肌张力略偏低(其实主要是韧带关节较松弛),在长期随访中语言和精细运动都比较正常甚至超常,社会性也比较好,就是走路略晚,也没有明显的肌力减退现象。这些宝宝多数是老人嘴里的走路很晚后来也很好的孩子,可能和生活教养有关,比如抱的较多,包办的比较多,衣服穿的多,孩子活动的空间狭小。经过短期运动干预各方面水平就能追上同龄甚至超越同龄。
单纯的语言发育落后:一般来说这样的宝宝在长期随访中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智力、社会性发育都没问题,就是语言发育比较晚,有的甚至3岁多了才刚开口说话,属于老人嘴里的贵人语迟的类型。这类的孩子可能和养育方式有关,比如吃的饭偏软影响了口肌能力,或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总之虽然可能开口很晚,但是一旦说起来就会说很多,逻辑表达和智力各方面都没问题。
全面性发育迟缓:针对5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有2个以上发育里程碑的落后,但因年龄过小而不能完成一个标准化的智力测试(无法判断是不是智力发育障碍),需要定期进行评估。一般医生临床诊断的发育迟缓(1岁半-5岁间,排除脑瘫及其他基因代谢病后)基本上大部分属于这个类型。是一种大脑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致病原因多种,和环境污染、营养不良、产伤、宫内缺氧、早产等有关。一般小宝宝时候以运动发育迟缓多见,肌张力正常或者偏低,之后逐渐发现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等都开始落后,成全面迟缓的状态。由于各方面的能力都落后于同龄人,这个类型的孩子发展为智力障碍的可能比较大,或者还有一个可能本身智力基础是好的,由于各方面发育的落后,也会限制智力的发展,大多在未来随访过程中有智力落后的情况出现。
智力发育障碍:智力发育障碍常伴有运动发育落后,包括认知功能的损害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早期(5岁内)诊断全面发育迟缓的孩子,要注意未来是否会发展为智力障碍的可能。
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具有持续性的社会沟通及社会交往缺失、以及限制性、重复的行为模式。这类就是一般提到的自闭症,主要表现为社会性的缺失、语言行为刻板、缺乏眼神交流等现象。早期全面发育迟缓、或者语言发育落后的孩子,要注意排除是否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可能。
所以听了以上的这些定义大家就应该知道,首先发育迟缓是个脑部疾病,而且涉及面比较广,其中有很多是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需要进一步诊断是什么病因导致的发育迟缓,而不是盲目的觉得:不就是慢一点嘛,大了会好的之类。
事实上大部分的发育迟缓(除了单纯的语言或者运动发育迟缓),随着年龄的增大差距会越来越大,并不是大了就好了,应该是大了更坏了。
大家可能不理解,大脑发育的慢一点,那还是在发育的啊,又不是说这块坏死了不发育了,为啥大了反而差距更加明显了呢?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正常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速度是1,那随着他不断的长大,他接受到的信息是1+1+1+1……一个发育迟缓的孩子他接受的信息速度是0.5,那随着他不断的长大,他接受到的信息是0.5+0.5+0.5+0.5……甚至有的严重一点的孩子是0.1+0.1+0.1+0.1……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小宝宝的时候感觉差距不大啊,大了差距就很大很大的原因了。
所以很多全面发育迟缓的孩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可能只是落后了3-4个月,其他小朋友都会走路了就他还不会走不会站,大人觉得不过就是晚走路,等2岁左右差距就拉到了1岁,等4-5岁的时候差距就拉到了2-3岁。
而且大脑的发育是有窗口期的,0-1岁的时候是飞速的发育期,这一年基本上可以发育完成60%,1-3岁的时候发育剩下的40%,到3岁的时候发育趋缓,大脑结构发育完毕,开始进入抽象思维发育阶段。所以3岁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最佳干预期,尤其是0-1岁的时候是黄金期。超过3岁以后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等到差距变的很大了
“我家宝宝认知差,该怎么做康复才能到正常呢?”这个问题是我建群至今问的最多的。
那怎么通过干预提高各方面能力尤其是认知呢?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发育迟缓的干预策略,这一段我们主要针对前面提到的分类里最常见的全面性发育迟缓来说。其他几类的康复方法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的康复,有些可以借鉴全面发育迟缓的康复方法,暂且不累述。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智力是有一定的先天因素的,不管是先天的智力障碍还是后天的脑损伤造成的智力障碍,都会给智力带来一个区段,而我们康复只能是在这个区段的范围内进行干预,让他尽量的去摸上限。
打个比方,一个孩子的先天智力区段是20-60,那如果他接受了良好的早期干预,他的智力就能达到60,如果放任不管那可能只有20,虽然最好的情况60分的智力也没有达到正常,但是60分的智力已经能应付生活中最基本的自理了,要比放任自流的20分严重智力低下预后好的多。
如果一个孩子的天生智力区段是60-100,通过良好的早期干预,他的智力能达到100,这样就是完全正常的孩子了,放任自流的话就是60,属于智力落后的,会影响未来的学习和就业。
所以之前家长的提问:“怎么康复能让我家孩子智力正常?”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康复不一定能使智力正常,但是能尽可能多的改善或者提高。
所以家长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根据孩子的评估情况设定合适的康复期望值:
轻微的发育迟缓期望值应该是各方面追上同龄,未来和正常孩子一样升学就业。
轻度的发育迟缓期望值应该是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可以适当的去追一下同龄,但是心态放平,多和自己比,未来争取能顺利入普通的幼儿园及学校,学会一门技能,毕业后能找到一个自食其力的工作。
中度的发育迟缓期望值应该是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融合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的教育,以能实现生活自理、融入社会为目标。
重度的发育迟缓期望值应该是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特殊学校教育,以家人的辅助下能生活自理、融入社会为目标。
一个合适的期望值可以让家长把握好孩子康复的节奏,也不容易盲目陷入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事实上目前也并没有任何药物和仪器、手术能有效的提高智力,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著效果的聪明药,家长们不能盲目听信医托药托的虚假宣传。
最后谈到训练技巧及思路,我个人认为发育迟缓和脑瘫的康复思路还是应该有一点区别,脑瘫以肢体的功能缺失功能障碍为主,训练的重点可能会放在恢复肢体的功能为主。
发育迟缓虽然也可能会伴有功能性的缺失,例如:运动发育的落后、肌力及肌张力减退、手部的分离度、力量较差、口肌能力较差等情况。但是这些功能性的问题相比脑瘫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总体发展来看预后基本上较少出现明显的异常姿势和严重的肢体障碍。
发育迟缓的孩子在运动中,主要体现在主动性的缺乏,兴趣往往比较单一,动作也比较单一,不喜欢新鲜的事物,探索欲较差,注意力普遍较差,灵敏度和反应速度也较弱。而他的运动能力的缺乏往往并不单纯的受到肢体障碍或者肌肉协调障碍的影响,缺乏内驱力可能是最大的原因。
在康复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重度发育迟缓的孩子,他可能已经具备了爬行所必须的肌肉力量条件,但是他就是完成不了爬行的动作,这是由于他缺乏主动往前爬的意识。或者他已经学会走路了,只是在房间里漫无目的的走来走去。
也可以看到发育迟缓的孩子普遍在精细操作的过程中,玩玩具玩法较为单一,探索意识比较弱,你教他这个玩法他可能学会了,换个花样又不会了,玩来玩去只会几个动作,一会没兴趣了就扔了,挫败感还特别的强。
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以兴趣的培养和主动意识的引导为先。
例如在精细运动训练的时候,在手部基础功能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主动意识的引导,通过激发他的主动意识来完成某一项动作。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为引导,通过一些逐步提升难度的阶梯,让他自发的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探索-实现功能的发展。不但要孩子会操作,还要孩子学会玩,而且还要玩出新意,玩出自己的想法,从各种变化的玩具中输入或者悟出基本的逻辑概念,在玩中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反复枯燥的进行单纯的手部功能训练。
在大运动训练的时候,训练到爬行、独走、跑跳能力阶段的时候,应在功能训练的同时增加动作的灵活性、多样性、协调性方面的引导。比如可以引导孩子怎么去爬越一个障碍,或者怎么攀爬上一组绳梯、怎样步行跨越一个障碍,让孩子自己学会动脑筋,分析一下自己和障碍之间的空间,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解决这些问题等。
在语言训练的时候,基本口肌训练的同时,应引导孩子自我表达的意识。很多发育迟缓的孩子经过训练后口肌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出在表达能力上的瓶颈。所以如何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自我表达的意识,和逻辑表达的准确性,是语言训练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