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3 21:53:42
从不愿开口说话到主动表达,一个语言发育迟缓孩子的康复历程
01基本情况
姓名:洲洲(化名)
性别:男
年龄:2岁6个月
临床诊断:语言发育迟缓1年+
02病情分析
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洲洲平时由奶奶带养,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将洲洲的衣食住行照顾的很好,但在其他方面并不太注重,尤其是在语言方面,奶奶认为孩子现在还小,不能用语言表达属于正常情况,等长大一点自然就好了。多数时候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并经常妥协于孩子的哭闹。
与洲洲接触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洲洲安坐能力欠佳(好动),等待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听指令较差,自我意识较强。
洲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障碍
洲洲主要的学习障碍,是指令的执行能力和言语的表达性,及缺少物件命名、理解概念。规则意识、社交互动薄弱,习惯依赖成人,影响独立工作及自理能力。2、强项及弱项分布
洲洲的认知、小肌肉和大肌肉的能力比实际年龄超前,双手协调能力很好,喜欢操作玩具,视觉配对、分类能力较好,在有视觉的提示下可以快速完成各项工作。虽然表达的不清晰,但有主动提要求和沟通的动机。缺乏社交规则与技巧,所以与同龄人的互动能力仍需提升,例如:多与同龄人学习轮替、合作。3、整体项目分析
洲洲目前较容易完成一些视觉提示的项目,如配对形状、颜色,能理解如何操作材料,但是对于语言表达和较抽象的项目就比较困难了。除了理解的物名词较少,也有可能是没有给他提供自主表达命名物件的机会,且总是过快满足他的需求,导致缺乏主动仿说的机会。
需要加强的学习基础:命名、模仿、玩玩具的技巧及自理方面,通过具体化、生活化,并加强视觉安排,配合简短清晰的指令,让他对指令有立时反应。规律的生活以提高洲洲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多训练一些自理技能,刷牙、洗脸、脱裤子等。
03康复治疗计划
04康复治疗方案与实施
经过全面的评估、调查,顾连芒果治疗师与家长沟通了洲洲的各方面情况,结合康复目标,我们与家长共同确定了康复治疗方案并开始逐步实施。
感统课程
改善感觉处理能力及专注力
让孩子在活动中身体受到大量的感觉输入,得到满足,可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及安坐能力。另外,所有活动的设计能够帮助孩子在大运动方面的能力提升,比如:平衡协调能力、跳跃能力等。
在感统训练中,我们加入了认知训练(配对),帮助孩子在感统的活动中建立完成的概念,并提高视觉配对的能力以及认识常见物品的能力。
主题课程
在水果主题课上,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认识水果
根据孩子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会要求孩子进行语言表达,主要以词组表达为主。因为平时单训课,只有孩子一个人,所以孩子的表达动机不强,而主题课由多个小朋友一起上课,增加了很多社交互动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孩子语言表达的动机,促使孩子用语言进行沟通。
另外,在主题课围绕一个主题,孩子能够亲身感受到食物从外观、气味、触感、味道等多方面的感受,能够接收到从名词到动词再到形容词的全过程,这些过程增强了孩子的记忆,孩子的语言理解得到快速提升。
音乐游戏课程
提高语言表达及社交技能
在音乐游戏课上,孩子心情是很愉悦的。因为洲洲的规则意识欠佳,老师会在音乐游戏课上增加很多社交互动的机会,帮助孩子建立并懂得基本社交规则,如:安坐、排队、轮替、交换等。
因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老师也增加了很多需求表达的机会,促使孩子主动发起,及时辅助帮助孩子理解,能够提要求满足自身需求。
在模仿动作的环节,从一步动作到连续动作,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得到提升。
IWS(个人工作系统)
提高视觉配对能力及手部精细技能
孩子在评估中表现出较高的视觉配对能力,IWS作为结构化教学的核心,强调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所以在IWS训练环节,给孩子以视觉配对、分类的操作较多,让孩子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工作,即做到独立又提升泛化技能。
吃茶点
提高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
根据孩子的带养环境得知孩子在家有求必应,孩子缺乏正确与人社交的机会,不懂分享,所以在吃茶点的环节,老师有技巧的引导孩子去与他人分享,“我跟你换、我请你吃”等社交用语,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自我整理书包、擦桌子等操作则提升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相比单训课,在吃茶点这一环节,恰当的情景进行合理的知识输入,孩子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上厕所
提高自理能力及规则意识(排队、等待)
评估中得知孩子日常被照顾的很好,导致自理能力欠佳。在上厕所的环节,孩子必须排队跟随一起上厕所,这期间也需要等待别人上完,自己才能去,这锻炼了孩子的等待能力以及轮候能力。而在上厕所的时候,老师只做少许辅助,孩子需要自己完成上厕所,脱裤子—拉裤子—冲厕所—洗手—擦手,孩子的自理(如厕)能力得到提升。在感统课、安舒区的时间,也训练了孩子脱鞋—脱袜子—穿袜子—穿鞋—脱外套—穿外套等自理能力。
05康复效果分析
常规遵守
治疗前:规则意识欠佳,上课会随便站起来或跑动。指令听从意识差;
治疗后:听一步指令的能力及规则意识提升,可在老师说“停”时,停下手中的活动;上课离开座位的次数减少,在对孩子关注度够的情况下,孩子可以15min内不离开座位;等待能力提高,可以等待一个小朋友先参加游戏再轮到自己。语言理解
治疗前:能够理解一步指令及简单句;
治疗后:能够理解两步指令及简单句。语言表达
治疗前:少量词组,多数以“呃”来代替表达,被动表达;
治疗后:大量词组,诱导下可仿说5个字短句,可主动表达,提要求。模仿
治疗前:简单、分步大动作模仿为主;
治疗后:可立时模仿早教舞蹈(连续、多步动作)。自理
治疗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治疗后:示范下可自己穿外套、背书包,辅助下可穿鞋、上厕所。独立工作能力
治疗前:需要大量辅助才可完成工作;
治疗后:能够独自完成IWS全部工作。社交沟通
治疗前:自我为中心,鲜少分享;
治疗后:能够主动分享,并在语言提示下能够用“我请你或我跟你换”等句子进行社交。
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孩子存在的语言问题。早期发现孩子的语言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尽早干预,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效的推动其语言的良好发展。